日本的师团长就是日本陆军的师团这一作战单位的最高军事长官。师团长为将级军官,军衔是中将,其军衔在日本仅此于元帅和大将,可以说地位不低。在当时的日本陆军战斗序列中,师团长的地位高于旅团长一个师、联队长、大队长、中队长和小队长,而仅只低于军司令官。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没啥可说的。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就知道日本的师团长级别就是中将,也就是将级军官,想想看作为将军他的地位自然不会太低。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师团长的级别都是中将,但是他们这之间的地位却不一样,因为在日本师团这一作战单位分有4个等级,分别是甲乙丙丁,这其中甲类师团在军中的地位最高,而丁类军团在军中的地位最低。所以作为这些不同等级的师团的师团长,他们军中的地位也就会不一样。
其中一等甲类师团是日军的永久性常备师团,在未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甲类师团几乎就是日本陆军所拥有的全部武装力量。在当时甲类师团共有17个师团,分为近卫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第十二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这17个师团为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军队,在当时全日本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优先装备到这些军队中。
甲类师团人数均超过2.7万人,每个师团都拥有1个野战重炮旅团、1个高射炮联队等,此外有些甲类师团还有着独立的战车联队,如第一师团拥有战车第2联队,可以说从这点可以看出甲类师团的强大。而且在甲类师团中地位最高的非近卫师团莫属,由于这个师团是护卫京都最重要的防卫力量,所以这个师团的师团长几乎都是皇族中人亦或天皇最信任的近臣所担任,也就是如此在当时虽然近卫师团的师团长都为中将衔,但地位显然不是其他的师团长能比。
不过不管如何作为当时日本仅有的17个师团的师团长,他们的地位肯定是最高的,而在当时陆军部、参谋本部等陆军机构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由甲种师团的师团长升迁而来的,所以可以想像他们的地位绝非是之后的乙丙丁师团师团长可比的。此外,甲种师团的罪行可谓是累累,在当时除了近卫师团没有直接参与到侵华的战争中,其他的16个甲种师团都曾被派到中国参加过侵略战争。
二等乙类师团是日本在开始侵华战争后极速扩充而来的军团。在当时日本因此前的常备师团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于是就将那些预备役的人员全部召回,然后组建全新的师团,包括第13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8师团至第109师团,而这些用预备役组建的师团就被称为乙类师团。
显然作为侵华战争而紧急扩充的部队,乙类师团肯定是不能和甲类师团相比的,它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显然都不占优势,况且它采用的武器大多都是库存的,且较为落后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在地位上,乙类师团的师团长绝对是比不了甲类师团的师团长的。
此外,由于乙类师团内部在待遇上也有着些许的区别。比如序号在20以内的是“新设军团”,序号在30至40之后的是“治安师团”、序号在50以后的是“补充师团”。其中新设军团是乙类师团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最强大的。而据可靠记载在当时乙类师团有近70个加入了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华中、华东、华南等集团军,并参加作战,而剩下的20个则被调往了东南亚、太平洋等地与美军作战。
三等丙类师团是日军在1943年之后为了应对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双线作战而增设的部队。在当时由于日军已经快要穷途末路了,再加上连年的两线作战让日本的兵源以逐渐枯竭,所以此时的丙类师团除了部分高级军官是从其他的一等和二等军团抽调而来的,其他的全部都是未经过训练的新兵。
日本将第110师团至300师团以内的师团都划分为丙类师团。由于在当时日本的资源已接近枯竭,再加上是漫无目的的扩充,所以这些丙类师团的装备可以说很差,能够确保每人一支枪已是万幸,重装备如火炮等几乎已全无。所以可想而知丙类师团的地位较之甲类和乙类肯定是低的,而作为丙类的师团长,他们的地位肯定也是要低于甲乙师团长的。
四等丁类师团是日本师团中战斗力最弱的师团,较之丙类师团都要弱上许多。当时的日本300以外的师团都被称为丁类师团,它就是当时日本为了确保在中国后方的占领区的安全而从混成旅团改编而来的,大约只有4900人,几乎没有重武器。
简单的说丁类师团它就是日本大后方的保安部队,所以战斗力很差,武器装备也就更不用说了。那么自然而然作为如此弱的师团的师团长,他们的地位肯定也是最低的啦。
总得来说日本陆军师团长的军衔都是一样的,但是要论地位的话,那肯定是甲类师团长最高,其次是乙类师团长,再就是丙类师团长,最次就是丁类师团长。当然不管怎么说师团长可以说是日军在前线最高的指挥官,他的地位在军中也是非常高的,毕竟在当时日本的各个方面军、陆军省、参谋本部等陆军机构的负责人几乎都是从师团长升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