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提倡“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的年代,“玩物”可能本身就是“志”,这个词在现代有时候会显得十分不合时宜玩物丧志是什么意思。
咱们来百度一下:
玩物丧志:常用来指醉心于某些自己所喜好的事物,从而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志气。“玩物丧志”的典故来自于春秋时期。
当时,卫国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仙鹤,还把这些宠物封为“大夫”。在卫国,仙鹤的地位连众多大臣都十分眼红,可见卫懿公“玩物”是达到一定境界了。他就像唐玄宗迷杨贵妃一样痴迷于鹤,不问民生,不理朝政。
这在太平盛世也许没有太大不妥,最多也就是落个国力衰败。而春秋时期,那可是各国角力的年代,打仗是稀松平常的事。
所以,当北狄入侵卫国时,将士们不干了:既然仙鹤那么高的地位,这次打仗就让地位崇高的仙鹤们去打仗吧!
卫懿公也知道鸟是没法打仗的,只能亲自带兵出征。然而这也没什么用,军队里早已人心涣散,最终他战败而死,而且还是惨死。卫国,亡。
丧志与否,要看评价的人是谁过年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无论你在网上如何牛X,在父母眼里你就是在玩手机。
我们的手机现在具有很多功能,除了能玩游戏以外,学习、工作、生活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但只要你拿起手机,无论你通过它在做什么,在父母眼里你就是在玩,他们可能还会非常担心:“怎么办哦,我的娃都三十岁了,还是只知道玩手机——玩物丧志!”其实我们不过是把手机当做工具而已。
玩得好了,未必丧志有些名人也曾经“玩物丧志”的:
鲁迅,在仙台学院学医期间迷上了文学,关注上了国内民生,最后成为了仙台肄业生,现在对他的评价是“弃医从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称作“玩物丧志”,毕竟他连志愿都改了。
事实证明,他在文学路上的造诣可能是他的医学造诣无法企及的高度,当他把内心喜欢的事玩到了极致,也没有人会评价他“丧志”。
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玩物是否丧志是要看前提的,分情况评价吧。
关注优育说,关注儿童学习力,探讨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