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倭陆军正规步兵大队1090人一个军正规编制多少人。这样的编制已比大多数国军团多,当时国军最精锐的少数甲种团只20连2700人,乙种团也就9连1000人,更多则是不满编乙种团,普遍只有七八百人,如果算上吃空额的恶习,兵力还只会更少。加上炮兵等辅助火力与空中支援,倭军一个大队能打得国军六七千人的师到处跑,所以不能把倭军大队当做营看待。
武汉战役后,倭军人力资源下降,大量丙种丁种师团出现,大队兵力相应下降到五六百,此时倭军大队看作是加强营比较合理。
二战时,美军部队有多少编制呢?
在二战时,美国从参战前的仅仅几十万军队迅速扩编,到战争结束时共有军队一千二百多万!
在军种编制上共有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没有空军。
而当时的海军陆战队还属海军,不似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军种编制!
在亚洲的太平洋战场,有两个人物在领导美军进行战争,一个是麦克阿瑟,是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
另一个是尼米兹,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
两人都同为五星上将!
在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主要是以陆军为主力,总指挥是艾森豪威尔,手下有数员干将,但最有名气的有两人:一个是巴顿,另一个是布莱德雷!
有著名的第3和第15集团军,而巴顿都曾担任过这两个集团军司令!
春秋时期军队以什么建制单位?
《孙子兵法》说:“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一般认为什伍制是从商代开创的,后来被周朝继承。周武王伐纣发布《牧誓》就提到“百夫长”、“千夫长”。而周代的军队也是以战车为核心,1辆战车也就是驷,驷是四匹马驾一车的轻型马战车,用于装载士兵攻击敌人车辆,一驷和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乘战车的甲士是3名,配属的步兵的具体数量,参考战国时期的《司马法》一书的说法,每乘是甲士10名(3名上车作战,7名在车下作战),徒役20名。每5乘(150人)编为1队,由仆射指挥;每两队(10乘300人)由“官”指挥;每10队(50乘1500人)编为“卒”,由“卒长”指挥;每2卒(100乘3000人)编为“师”,由“师氏”指挥。周代是以“师”为基本单位,据说西周有14个师,估算其约共计42000人,(估算系简单算算,不足以说明历史的实际情况,仅供参考了解,本人不打算为估算承担责任)。 [ 转自铁血社区 /; ] 春秋时期每乘步兵从25名逐渐增加到50名、75名,其中楚国军队每乘步兵为100名。战国时期步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各国编制也不尽相同。据一般认为的说法,步兵每5名编为“伍”,由伍长指挥;5个“伍”(25人)编为“两”,由“两司马”指挥;4个“两”编为“卒”(100人),由“卒长”指挥;5个“卒”编为“旅”(500人),由“旅帅”指挥;5个“旅”编为“师”(2500人),由“师帅”指挥;5个师编为“军”(12500人),由“军将”指挥。管仲在齐国组建军队时,以”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具体内容,把社会组织作为军队编制的依据,使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结合起来,社会组织中实行五个家家庭为轨,设一轨长;十轨为里,里有司长;四里为一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对应军事编制,五家为一轨,一家出一名壮丁,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一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由此可以看出其一个军的总人数约一万多人。魏国的步兵编制: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属,100人为闾。秦国的步兵编制,为5人为伍,50人设“屯长”,500人设“五百主”,1000人设“二五百主”。春秋战国时期的步兵通常都以5人为一个战斗单位,5人分别使用弓、殳、矛、戈、戟,成纵队战斗队形时,短兵器在前、长兵器在后,5个伍排列成一个方阵“两”,两司马为甲士,居中担任指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编制通常为七级:军,12500人;师,2500人;旅,500人;卒,100人;偏,50人;两,25人;伍,5人。每军有5个师,每师有5个人旅,每旅有5个卒,每卒有2个偏,每偏有2个两,每两有5个伍,多数诸侯国编成左、中、右3个军,每个军有正、副指挥官2人,称为军师或军佐,全军最高指挥官由中军师出任,或由国君亲自担任。军队中编有驷,驷就是四匹马驾一车的轻型马战车,用于装载士兵攻击敌人车辆,每车还要配备步兵72人,披甲士官3人,共计75人。所以,千驷就是75000的作战力量。 另外,在部队后勤编制里还有革车,所谓革车顾名思义,是因为它具有皮革缝制蓬,主要用于后勤补给,也叫重车、辎车,每两车配有保管、打柴挑水、饲养人员各5人,炊事员10人,共计25人。千乘就是共有官兵25000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战主要是车战,往往以兵车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常说的带甲十万,通常就是说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共计10万官兵。 然而,到了秦朝时,秦军的指挥官还配有短兵,短兵具有卫队性质,如果将官战死,短兵要受刑罚;如果短兵中有人能够得到敌人一颗首级,就可免除刑罚。每个五百主可以有“短兵”五十人,统率二个五百主的主将有短兵一百人。拥有短兵的数目是和俸禄多少相适应的,八百石俸禄的可以有短兵八十人,七百石俸禄的可以有短兵七十人。国尉有短兵一千人,大将有短兵四千人。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统兵作战,军队的最终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是掌握在诸候国王的手中,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武装力量结构单一,很多国家通常只有一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