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死后不但要在棺材上堆了一个高高的小土堆,甚至还会盖了一个“小帽子”。这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看完让人恍然大悟!
读过我文章的朋友们应该有了解,在我们老家一直都是按照土葬的风俗。几年前爷爷去世后,按照我们当地的丧葬风俗,不能火化,需要拉着逝者遗体回农村老家,埋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入土为安。
大家都知道,一般城市里人去世后都是送往火葬场进行火化,但如果你去农村逛一圈,会发现农村的庄稼地里立着一个个宛若“小山峰”的土包,有些甚至还是半圆形的。这些就是农村庄稼地里的“土坟”,土葬后的“产物”。
几年前爷爷去世后,我们带着爷爷遗体回农村老家下葬,在停灵3天后,请了村里的负责红白事的“大支客”来负责整个葬礼。
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下葬时,是不允许女人和孩子去坟地的,因此,下葬那天,除了女人和孩子以及患病的老人外,所有的直系男亲属和旁系男亲属都必须抬着棺材跟着大支客去坟地,进行最后的丧葬仪式。
等到葬礼结束后的第三天,家里的女人和孩子才能去坟地上进行拜祭。当时我跟着爸爸他们去爷爷坟地时,正看到大伯他们给爷爷添坟加土,他们用铁锹铲着厚厚的土盖在爷爷坟头上,用手狠狠地把土压了压,又给爷爷坟头顶端盖了一个锥子形状的“小帽子”。
看到爷爷坟墓是这个形状的,我不禁有些好奇先不提这个“小帽子”刮风下雨会不会掉下来,单这个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坟包就让人觉得有些多此一举,明明都已经在地下挖了一个深坑存放棺材,又盖了厚厚的土在上面,为何还要再堆一个土堆呢?
等到走坟仪式结束后,我带着这个疑惑私下问了问家里的长辈(姑爷爷),姑爷爷平时对这种丧葬方面的事情比较了解,他跟我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1、在我们老家农村的殡葬风俗里,人去世后是进行土葬的,这个小土堆就代表逝者死后的“家”。家就要有家的样子,如果只是单纯的挖个坑埋点土,那显得对逝者不尊重。
2、在坟头顶端的那个锥子形状的”小帽子“叫做坟帽,坟帽不能随便盖,这里面是有讲究的。因为每次添坟时,也会顺带着给坟帽加点土,所以不用担心会被大风刮下来。
3、堆个小土堆,也代表着这一片土地上埋葬着有亡者,毕竟庄稼地面积广,家家户户的土地紧挨着,做一个显眼的标志,防止农民在这上面种粮食。
4、最后一点就是为了方便我们拜祭亡人,因为农村殡葬习俗里关于立碑一说,也有一些讲究,刚去世的人是不能马上立墓碑的,一般需要等3年才能立碑。所以,在没有任何墓碑的情况下,如果不堆个土堆出来,随着庄稼里的荒草和农作物生长,坟墓就会被盖住,不利于活着的人去拜祭。(怕找不到坟在哪里)
听完姑爷爷的话,让我恍然大悟,本以为棺材上堆土堆是封建迷信,原来其中的学问这么大,真的是让我长见识了。
关于土葬中坟头的来历。
在农村我们经常在庄稼地里见到的那一个个小土堆就叫做坟头,在古代殡葬中,又称为“封土”。古代没有火葬一说,都是入土为安,挖个坑把棺材放入后,这个就叫做“墓”,在墓上盖上土后,这个土就叫做封土,也就是用土把墓地封住的意思,也是指高出坟墓的土。
关于坟头的来历传说是源于孔子祭祀父亲。
根据《礼记》上的记载在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着孔子逐渐长大后,每当父亲忌日时就要去祭拜父亲,但因为父亲的坟墓埋在山上,又没有修建正规墓地,很快被荒草覆盖,所以每次去祭拜时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寻找父亲的坟墓,后来孔子为了方便找到父亲的坟墓,每次去拜祭时就会在坟墓周围撒上一些黄土作为标记。
久而久之,坟墓上的黄土越来越多,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土包。从此之后,只要孔子一看到这个小土包就能快速找到父亲的坟墓,而这个土包也慢慢成了父亲的坟墓。
孔子这一做法既能表达子女们对逝者的孝心,又能方便后世子孙祭祀,因此筑土为坟的墓葬形式就在民间传开了,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又慢慢发展成在坟头立碑,坟头种花修树来作为纪念亡者,表达哀思的方式。
在地上堆一个小土堆的原因。
棺材埋在地下,为什么上面还要堆一个小土堆?其中有什么说法?
1、防止野狗或野生动物来破坏逝者遗体。
土葬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怕遭到野生动物的啃食,因此在古代,帝王都会把墓地修的特别宏伟,同时还会派一些人来看守,其中给一个原因就是怕死后自己的墓地遭到人为或自然破坏。
现在土葬也是一样的,最担心的就是墓地遭到毁坏。特别是农村中流浪狗居多,如果只是单纯的挖个坑,把棺材埋进去,上面什么都不盖,那么野狗味到地下散发出的味道后,肯定会刨开土啃食。
所以,在棺材上多盖一个土堆,也是为了掩盖尸体散发的味道,防止野狗或者其他野生动物毁坏墓地,破坏遗体。
2、防止遗体在地下被雨水泡坏。
修建一个土堆,其实也是做一个简单的排水,雨水顺着土堆流在地面,而不是直接流进棺材里。一般在殡葬风俗里,最忌讳的就是逝者遗体被水泡,一是会加速尸体的腐烂,二是对逝者的不敬。
坟墓如果是平的,上面又没有混凝土这类的覆盖层,雨天以后非常容易就会有存水,甚至于水直接从土壤层里漏水下来,但假如拥有坟包,那也就没有这类苦恼了。有了土堆来阻挡雨水侵蚀棺材,逝者的遗体也能多保存一段时间。
3、方便子孙后代来拜祭。
就像上文中说到了,土葬一般都是埋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农村的庄稼地都是成片的,各家各户挨着一起,也没有做栅栏什么的。如果不建个土堆,直接修一个平的墓地,那么随着庄稼一生长,墓地也会被盖住,这不利于子孙后代的祭拜。
同时,如果没有土堆作为坟墓的标志,万一农民们在种地时,不慎把墓地上的土当做普通种植庄稼的土刨开,那坟墓也就被人为破坏了,更是对死者的不敬。
所以,这个土堆也是墓地的标志,当人们在种植庄稼时,假如前边有个小土堆,一定会避开走,这也是为何要在棺木上边堆小土堆的初心。
4、为了掩盖尸体腐烂后散发的有害气体。
人死后遗体会有一个发展变化,从肉体变成白骨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火化后人体直接烧成了灰烬,算是比较环保了,但如果埋在土里,如果坟墓上是平的,那么当夏天到来时,炎热的气温会加速土里的遗体快速分解和腐烂,就算是埋在土里,遗体的气味也会随着泥土散发出来。
人死后体内散发的气体不但味道比较臭,而且还是有害的,为了不污染到其他人,所以在棺材上多加了一个高高的土堆,也是为了隔绝气体的散发。
结语。
这样建设坟墓也是农村长期以来的一种丧葬文化习俗,并不是封建迷信。
现在农村土葬,除了堆上土堆外,有些还会在外面垒上一圈石头,其作用都是为了保护坟墓不受毁坏,表达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 坟墓为什么要堆起一个土包 土葬为什么地上还要堆一个小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