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6日,一代奇女子董竹君逝世,享年98岁。董竹君出生于上海,因家境贫困,曾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结识夏之时,结为伉俪;后因不堪忍受封建夫权,29岁时与夏之时分手,带着四个女儿赤手空拳回上海,历尽艰辛创办上海锦江饭店。新中国成立后,她无偿将锦江饭店交由政府经营。
说起董竹君,不知道大家对她了不了解,这是一位一生充满着坎坷和传奇的女子。董竹君在幼年的时候就被卖到了青楼,在那里结识了夏之时。董竹君在逃跑之后就嫁给了夏之时成为了督军夫人。然而患难感情也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董竹君的这段感情被监视、被奚落、被羞辱,可以说是卑微到了骨子里了。
为了找回自我,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生活再难,她也不曾低头。以一介女子之身,创办锦江饭店,被杜月笙赏识,被周总理夸赞。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谱写出奇女子的一生。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这个城市不单单是富商的纸醉金迷,还是穷苦人家的贫民窟。很不幸,董竹君的家庭便是最底层。生活虽不如意,但她的父母也盼着子女出人头地,日子稍有起色,便将董竹君送进了私塾。
在私塾读书时,她用学问麻痹自己,妄图用知识改变命运。可命运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当她因能读书而沾沾自喜时,生活又给了她当头一棒——父亲病重。
父亲得了伤寒无法工作,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稍有风浪便支离破碎。为了维持生计,父母只好忍痛将董竹君卖入青楼,做了“清倌人”,此时的董竹君才年仅13岁。
十三岁也到了知人事的年纪,她自然知晓青楼是个什么地方。一方面她恨父母的决绝,另一方面,她也知道父母别无选择。就这样,董竹君被父母扔入了狼窝。
在青楼的日子里,她见识到了纸醉金迷、人性背后的丑恶一面。她虽是清倌人,但却碍不住特殊癖好的人揩油。
14岁的董竹君
在这里,她亲眼见到良家妇女如何变成人尽可夫的荡妇,也亲眼见到贞洁烈女如何神秘失踪。
她所读的书,所受的教育,不允许她在这里继续堕落下去。可面对这样庞大的组织,此时的她也别无他法。
这几年来,她一直想要逃走,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她越发有了危机感。董竹君长相清秀,身边不乏追求者,可混迹青楼的男人哪会有真心?
所以夏竹君只与他们虚与委蛇,并未付出过真心。但夏之时的出现,打破了她所有的规则。这人是革命党人,他在青楼不狎妓,不赌博,反而总与友人谈论新思想、新潮流。
起初,董竹君还以为他是在装模做样,可夏之时日复一日的态度,让她逐渐动容。在夏之时的身上,她看到了自由的光,看到了新时代的希望,这也更坚定了她逃走的决心。
而夏之时也慧眼识珠,看到了董竹君的不同之处,并对董竹君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夏之时
许是被抛弃过一次不愿再相信别人,董竹君并未被突如其来的追求冲昏头脑。
她说:“我又不是一件东西,再说以后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这是我受不来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不会让你拿钱来赎我。”
这时的董竹君虽处在劣势,但她丝毫不怯场。她坦然地提出了三项要求
1.不做小老婆;2.到了日本,要送她求学;3.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组织一个好的家庭,夏之时管国家大事,她管家务。
后来她历经磨难,装病逃离了青楼。逃走后,她与夏之时坠入爱河。
新婚燕尔,夏之时对这个小自己十余岁的娇妻十分疼爱。这段时间,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般,情场得意,官场也得意,很快他便升任为四川督军。
董竹君也水涨船高,从小小的清倌人,摇身一变成了督军夫人。可董竹君有的只是表面上的风光,夏之时对她的爱,更像是一场权衡利弊的交易。
夏之时和董竹君(结婚照)
1915年,夏之时回国,将董竹君独自一人留在日本。临走之前,他留下了一把手枪,本以为这把手枪是留给董竹君自卫的。没想到夏之时却恶狠狠地说,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用它自杀吧。
此话一出,董竹君的心漏了一拍,她开始怀疑爱人是不是芥蒂自己曾经的身份,或者说他当初与自己结婚只是头脑一热?夏之时对她的冷漠和不信任,让她心寒。可接下来的事情,则更加让她彻底失望。
夏之时回国后,越发担心妻子会红杏出墙。为了避免此事发生,他委托自己的四弟去日本监视妻子,美其名曰陪伴。
被监视的董竹君彻底失望了,被监视、被限制自由、被折辱,夏之时所做的一切,与青楼里那些宵小有什么区别?
经过日本一事后,两人的感情如履薄冰。1919年夏之时被解职,心灰意冷的他开始用抽大烟来麻痹自己,对待董竹君,他也失去了耐心,两人的分歧越发严重,董竹君想让女儿上学,不料却遭到了夏之时的反对。
董竹君和女儿
曾经饱读诗书,传播新思想的革命家,竟然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曾经吸引董竹君的那道光也消失了。自此,两人的感情只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公婆的到来,也令两人的感情雪上加霜。这个时代对于女子而言,缺乏包容心和同理心。公婆一来,便开始嫌弃她曾经是清倌人的身份,甚至对她的父母出言讥讽。
公婆的态度,就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董竹君在这个家再也待不下去了,她选择带着女儿离开这里,就如同当初逃离青楼一样。
1934年,两人正式离婚,这样的患难之情就此画上句号。
离开家后,无以为生的董竹君跟紧时代热潮,打算自己创业。这是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创业初期,她开办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
可创业并非纸上谈兵,没有经验的董竹君根本管不好两个公司。没过多久,便倒闭了。她还曾创办群益纱管工厂,为了管理工厂,她整日泡在厂子里不回家。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工厂终于有了起色。
就当她准备松一口气时,工厂却受到淞沪战争的波及。她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又化为乌有。在心灵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下,董竹君彻底累了。
本以为她会变得一蹶不振,然而她仿佛打不倒的小强,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1935年3月,李崇高到上海买办军务时,慕名拜访了董竹君,并借给她2000块创业。在几经摸索,几经磨难后,董竹君以此创办了“世界政要的行宫”锦江饭店的前身——锦江川菜馆。
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这次她的菜馆办得红红火火,甚至成为了当地特色。当时许多政府要员经常来光顾,就连杜月笙、黄金荣这样的大佬,都是董竹君的座上常客。国际大腕卓别林,也曾去过她的饭店。据说,当饭店座无虚席的时候,就算是杜月笙来了,他也得排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成为了不少革命人士的避难所。在帮助爱国青年的同时,她还为抗日前线募捐物资和钱财。后来她更是联合《大公报》的女记者一起创办了《上海妇女》杂志,宣扬女权思想,为女性发声。
周总理称赞她说“身为都督夫人,甘心抛弃荣华富贵,单枪匹马地追求真理,参加革命,实在难得。”
此时的董竹君,俨然已成了人生赢家。
1940年,为了躲避战乱,躲避日军的威逼利诱,董竹君不得不带着女儿离开上海,出走菲律宾,直到1945年才返回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董竹君将锦江两店合并,命名锦江饭店,成为招待外国元首的高级酒店。同时,她还将自己拼搏十几年所赚取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国家,并上交了自己的花园住宅。
本以为战争结束了,生活会就此变得安定,谁料在1967年,受到“十年浩劫”影响,67岁的她被冠以“特务嫌疑分子”的罪名,锒铛入狱。1970年2月,董竹君在监狱里度过了自己70岁的生日。直到1972年,她才被释放。
1997年12月,董竹君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在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却因患感冒不治去世,享年97岁。
一句“我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是她对自己这一生的感慨,也或者是她在看尽人间冷暖后的傲气。正如她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里所说的那样“我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董竹君(晚年)
董竹君简介
董竹君(1900年-1997年12月6日),曾用名董篁,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中国女企业家,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女权运动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生前著有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著名导演谢晋以其经历拍成了电视剧《世纪人生》。
董竹君(1900-1997)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父亲本姓东,后改姓董,性格耿直自尊,拉黄包车。母亲姓李,勤俭能干,因为家计艰难,喜欢叫苦连天。父母虽穷,但是还是把她送到了私塾中念书。后由于父亲患了伤寒症,无奈之下,她只有中途辍学。由于父亲身体直落千丈,无奈之下把她押给青楼做三年“清人”,卖艺不卖身。两年后,她装病逃出淫窟,与常在青楼出没的革命党人夏之时结婚。前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临行前,他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他还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无非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1917年秋,董竹君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后,原想补习法文,前往巴黎留学,但夏之时一定要其返回四川合江。
1919年,由于夏之时在四川派系斗争中错跟了人,被解除了公职。于是他吸食了鸦片,脾气越来越坏。在董竹君患肺病避居的三个月里,他从未去看望她。
在苦闷的心境下,董竹君依然自强不息。她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后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惨惨淡关门。
1929年,分居五年后,董竹君在上海与夏之时正式签署离婚协议。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气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予以拒绝,于是夏之时便在1932年,怂恿自己的老部下引诱董竹君去杭州游玩,乘机将她推入西湖。但因范某不愿,此计未遂。
离婚后的最初几年,董竹君去得最多的是典当行。1930年春末办起了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董竹君经过高人指点,远涉重洋,招回了一万元股资。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群益纱管厂遭到炮击,被迫停工。
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正式挂牌营业。开门便是满堂红,上海滩青帮、红帮的头面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这里的常客。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此品尝了香酥鸭子。1936年初,董竹君办了锦江茶室。
1940年冬,董竹君前往菲律宾,后与大女儿国琼被误认为日本间谍,幸亏友人相助,才脱离险境。1945年初,董竹君回到上海,但是当时的锦江两店已被代理人张某某弄得面目全非。董竹君战战兢兢,相机行事,才可化险为夷。上海解放后,她遵照上海市公安局和市委的指令,以锦江两店人员为班底,创立了锦江饭店。董竹君将自己含辛茹苦十六年所赚得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她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
董竹君的生活像是过山车,总是伴随着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从不放弃自己。在逆境下,她也从不依靠别人,靠自己便能逆风翻盘。
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环境改变自己,女人就该靠自己好好生活。
董竹君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一生也未曾改变过。
穿过时空的隧道,我们仿佛依稀看到黄浦江畔,那位美丽优雅的女子,在晚风中向人们微笑。
» 董竹君的世纪传奇 董竹君是这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