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达,1931年5月生于河北青县。1953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1983—1989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9年6月后常住法国,先后在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兼职。1989年8月法国亚洲学会授予荣誉会员,1993—1994学年度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席教授,1999—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访问三年,2003年1月,法国巴黎高等实验学院语言学部授予荣誉历史学博士学位;荣膺第27届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唐末五代到宋初的社会变革;唐代西域的文化汇聚;中世纪欧亚内陆的文化交流;百年来中、日、德、法、俄诸国的汉学家与东方学。
张广达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广达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青县
出生日期:1931年5月
职业: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大唐西域记校注》《天涯若比邻──中外交流史略》《唆里迷考》
人物履历
张广达(1931~),中国历史学家;1931年5月27日生于河北青县;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9年6月后常住法国,先后在法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兼职;1989年8月法国亚洲学会授予荣誉会员,1993—1994学年度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席教授,1999—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访问三年,2003年1月,法国巴黎高等实验学院语言学部授予荣誉历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唐末五代到宋初的社会变革;唐代西域的文化汇聚;中世纪欧亚内陆的文化交流;百年来中、日、德、法、俄诸国的汉学家与东方学;现为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中亚文明史》中国编委、法国亚洲学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广达致力于唐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出土官府文书、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他通晓多种外语。治学注意借鉴中外历史学家的经验,重视利用出土文书资料考证中外文献记载。研究重点为西域史地,特别重视研究唐代典章制度和中原文明对西域绿洲国家的影响、唐代以来多民族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各种文化在西域汇聚和汇合的过程。
主要论著
有《大唐西域记校注》《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历史联系的回顾》《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利用中外各种语言材料考证地名的论文有碎叶城今地考、《唆里迷考》等;区域研究有《唐取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于阗国的国号、年号及其王家世系问题》《于阗佛寺志》《敦煌瑞像图、瑞像记及其反映的于阗》《和田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敦煌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等;有关唐代制度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有论唐代的吏、《吐蕃飞鸟使与吐蕃驿传制度》《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州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古代欧亚内陆交通》《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等。此外还有译著多种。
2008年7月,张广达先生荣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
人物著作
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
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