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初年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与吴玠经营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死后,以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加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绍兴十年(1140年)再度抵御南侵金军,以功建节,拜镇西节度使。绍兴和议”签订后,置司于兴州,成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帅府之一。累官至太尉、奉国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制等。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侵宋。吴璘被授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克宁长期对峙,彼此互有胜负,至“隆兴和议”签订后,退守四川。乾道元年(1165年),入朝进拜太傅、新安郡王,兼判兴元府。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自撰有兵书《兵要》,今已佚。(概述内图片来源)
吴璘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吴璘
别称:吴武顺、吴信王
字号:字唐卿
所处时代: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德顺军陇干县
出生时间:1102年
去世时间:1167年6月6日
主要作品:《兵要》
主要成就:四川抗金,保卫陇蜀
官职:奉国军节度使、少傅、四川宣抚使等
爵位:新安郡王→信王(赠)
追赠:太师
谥号:武顺
人物生平
吴璘为德顺军(今甘肃静宁)陇干县人。他自少喜欢骑射,于北宋末年跟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进攻,攻城野战,多次立下战功,累官至閤门宣赞舍人。
主词条: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
在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的箭箐关之战中,吴璘切断金国将领没立和乌鲁、折合所部的联系,迫使金军撤退。在此战中,吴璘功劳最多,被越级提拔为统制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东)军马。当时吴玠在河池(今甘肃徽县)驻军,吴璘专守和尚原。等到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兀术)大军进入,吴玠兄弟拼死守卫。金军布阵“分合三十余(次)”,吴璘都随机应变,金军至神坌时,宋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军,完颜宗弼被流箭射中,匆忙撤退。之后,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承制授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康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
绍兴二年(1132年)三月,金军进犯陇安县,被吴璘等击退。
绍兴三年(1133年),吴璘被任命为荣州(今四川荣县)防御使、知秦州(今甘肃天水),管辖阶州(今
主要影响
吴璘为人刚勇,通读史书,在国家大节方面从不退避,而不拘小节,重视人才。他与兄长吴玠相继保卫川蜀,长达三十余年,“隐然为方面之重”,为一时干城,其威名仅次于吴玠。
屡抗金军
主词条:宋金川陕争夺战
吴璘在北宋末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屡立战功。南宋初年,吴璘与兄长配合,于箭箐关战役击退金将没立和乌鲁、折合军,又在和尚原、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
吴玠死后,吴璘与郭浩、杨政等三大将协力抗金,保卫四川。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背盟南侵,吴璘力主坚守,与西线金军主将完颜撒离喝大战于凤翔、扶风,又破金将鹘眼郎君三千骑兵,趁胜攻占扶风,大败完颜撒离喝于凤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陕北的右护军得以撤回川陕边境。次年,在秦州以北的剡家湾之战中大败金军胡盏等部,收复秦州及陕西各州郡,声振关中。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废帝完颜亮背弃盟约,率大军入侵南宋。金军西线由徒单合喜领军南下。吴璘带病驰赴前线,指挥作战,取得一定战果。
历史评价
杨存中:和尚原,陇右之藩要也。敌得之,则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则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臣若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愧于璘。(《宋史》引)
洪迈:吴氏以功握蜀兵三十年……。(《宋史》引)
吴挺:臣之先臣璘,奋身边部。自太上光尧皇帝朝都车之事,率先请行。肆我陛下即位,一心事君,匪躬宣力,积劳西南,洊被褒厚。(《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引)
赵昚:①昔在旧邸,每共定省。侧闻太上皇帝圣训,谓今日元勋旧德、同国休戚,无如卿者。②惟汝父璘,勤劳王家,积四十年。英风义声,燀耀显明。九命二伯,淑旗绥章。高其名器、崇其物采矣。(均引自《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
王曮:王雄姿正志,刚毅静深,喜大节,略苛细,不严于刑而人自畏之。读史传晓大义,幕府文书,轻重之间,亦时自窜定。其爱君忧国之诚,得之于天,虽造次不能忘也……其治军如其治家,而恩威兼之……知人之明,尤为当世所重…
主要作品
吴璘曾经自撰有兵书两篇,取名为《兵要》,分析金军的优劣之处及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法。但在阵法的部分,则是“有图而无书”。宋人李心传评价该书:“其说甚备。”然早已佚失。
轶事典故
德顺军之战期间,吴璘带病领军与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克宁长期对峙,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但宋孝宗即位后,听从朝中主和派意见,下诏要求吴璘撤军。当时幕僚中有人劝他“苟利社稷,专之可也”,不能马上撤退,吴璘神色愀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主上即位之初,璘握重兵在远,朝廷俾以诏书从事,璘敢违诏耶?”为了避免朝廷对他的猜疑,吴璘只得仓促撤军,最终损失惨重,且力战争夺的陕西土地也尽皆沦丧。
吴璘在临终前,命幕客为他准备遗表,请求孝宗“无弃四州(指宋廷割让给金的唐、邓、海、泗四州),无轻出兵”。随后封存遗言交给家人,让他们在他死后再启封。吴璘逝世后数日,家人打开查看,发现他也只是交待了关于家庙祭祀等几件事,再无他言。
人际关系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吴廉 | 累赠太师、魏国公。 |
曾祖母 | 李氏 | 追封魏国夫人。 | |
祖父 | 吴遂 | 累赠太师、楚国公。 | |
祖母 | 齐氏 | 追封楚国夫人。 | |
父亲 | 吴扆 | 累赠太师、鲁国公。 | |
母亲 | 刘氏 | 追封鲁国夫人。 | |
平辈 | 兄长 | 吴玠 | 官至四川宣抚使。累赠少师、涪王,谥号“武安”。 |
—— | 妻子 | 王氏 | 封吴国夫人,先于吴璘八年去世。 |
妾室 | 刘氏 | 曾被封为淑人。 | |
袁氏 | 曾被封为硕人。 | ||
李氏 | 曾被封为硕人。 | ||
子辈 | 长子 | 吴援 | —— |
次子 | 吴掖 | —— | |
三子 | 吴扩 | —— | |
四子 | 吴揔 | —— | |
五子 | 吴挺 | 官至兴州都统制、太尉。卒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武穆”。 | |
六子 | 吴拭 | —— | |
七子 | 吴拯 | —— | |
八子 | 吴掞 | —— | |
九子 | 吴抦 | —— | |
十子 | 吴扬 | —— | |
十一子 | 吴揆 | —— | |
幼子 | 吴撙 | —— | |
孙辈 | 孙子 | 吴曦 | 吴挺之子,官至太尉、昭信军节度使,后因叛乱被杀。 |
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宋史》及《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吴璘至少有孙九人,其中吴挺有子五人:吴璋、吴曦、吴晓、吴晛、吴踔。此表为避争议,只取吴曦一人。
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甘肃省存留有与吴璘相关的多处庙祠,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这些庙祠、遗址、遗迹至今大都保存完好。
吴玠、吴璘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城紫荆山上,为紫荆山标志景点之一。
2019年7月20日,徽县召开中国·甘肃·徽县“吴玠吴璘暨仙人关战役”学术研讨会。
陕西省亦留有与吴璘相关的庙祠,如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等。
吴王坟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南坝村,疑为吴璘墓。据称有宋孝宗御书“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墓碑,今已夷平,仅存一大碑座和残缺石人、石马及石羊各一。
吴璘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镇北部。当地百姓尊吴璘为本方土地的守护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传说是他的生日,此时都会举办庙会。
史料索引
《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史传三编·卷三十七·名臣传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