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曾有异议)人,元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概述图片来源:河北新闻网)
马致远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马致远
别名:马东篱、马神仙
号:东篱
所处时代:元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大都(曾有异议)
出生日期:约 1250年
逝世日期:1321年 至 1324年
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
人物生平
蒙古定宗五年(1250年)前后,正如《青杏子·悟迷》中所写的那样,马致远应该是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的(“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并像《拨不断·九重天》中所写的那样(“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在大都度过二十年左右的青少年时期。
之后,在至元七年(1270年)左右,马致远开始了“二十年漂泊生涯”(《青杏子·悟迷》)。至元十年(1273年),孛儿只斤·真金被立为太子,正如套曲《女冠子·枉了闲愁》中所写的那样(“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急切地追求功名的马致远似乎曾向孛儿只斤·真金献诗,且似因为孛儿只斤·真金的关系而曾为官。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孛儿只斤·真金去世。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的缘故,马致远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
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正如贾仲明在挽李时中的《凌波仙》中所写的那样(“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
主要影响
综述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儒家礼乐思想
封建社会的文人儒士,自幼学习六艺,注重礼乐对人的塑造,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论语·泰伯》),从而达到修身正德、陶冶性情的作用,以备日后“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庞涓夜走马陵道》)。与众多古代士人一样,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恪守儒家礼乐文化,“夙兴夜寐尊师行”,“身潜诗礼且陶情”(《喜春来·六艺·礼》),但对儒家礼乐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而于时代而言,这些认识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①关于“琴乐”对人的影响,《左传》和《白虎通》等文献从古琴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志出发
历史评价
元末明初贾仲明: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增补本《录鬼簿》)
明代朱权: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而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
明代何良俊: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词曲》)
明代徐渭:南易制,罕妙曲;北难制,乃有佳者。何也?宋时名家,未肯留心;入元又尚北,如马、贯、王、白、虞、宋诸公,皆北词手。国朝虽尚南,而学者方陋,是以南不逮北。(《南词叙录·叙文》)
明代王世贞:①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
人际关系
好友
卢挚,字处道,又字莘老,号疏斋,又号疏翁、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有《疏斋乐府》。《新校九卷本阳春白雪》于“【双调】水仙子”下录“卢疏斋西湖四段”,其后为“马东篱和前四段”(即《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刘致,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平阳县)人,幼年随父赴广东,后又寓居长沙。大德二年()1296年),为姚燧所荐,任湖南宪府令,后又任永新州判、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职。《新校九卷本阳春白雪》于“马东篱和前四段”录“刘时中和前四段”(《乐府群珠》作《水仙操》且曲前有引),下注“号逋斋,翰林学士”。
张可久,庆元人,作有《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
史樟,又称史九敬仙、史九散仙、史九敬德、史敬德,河北真定人,元代史天泽之子,九山书会成员。《寒山堂曲谱》和《雍熙乐府》均记载有其与马致远合著的《风流李勉三负心记》及《肖淑贞祭坟重会姻缘记》。
王伯成,河北涿鹿人,有《天
主要作品
马致远散曲作品
马致远杂剧作品
任讷(任中敏)将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辑为《东篱乐府》,集内计有小令104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5套(包括《锦上花·展放愁眉》),大约完整的有2套(《女冠子·枉了闲愁》和《水仙子·暑光催》),残存套曲有5套,并将残存套曲中无法确定调名的《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和《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定调名为“行香子”。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收有马致远的小令115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6套,大约完整的有《女冠子·枉了闲愁》《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和《水仙子·暑光催》3套,残存套曲有4套,并将残存套曲中无法确定调名的录为“失调名”。
苏州教
人物争议
马致远,号东篱,名、字二者缺一。对于“致远”是名还是字,尚无法确定。作者指出: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调南曲谱》在“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七十种中有《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一种,作者署“江浙省务提举大都马致远千里,号东篱”,明确马致远名千里(一说字千里),字致远,号东篱。但此则资料出现既晚,且《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戏文也很难确定是马致远所作,故无法坐实。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
①张可久有《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视马致远为先辈,可知马致远比张可久至少年长20岁。而贯云石于延祐六年己未(1319年)为《小山乐府》作序时张可久“四十犹未遇”,故张可久出生于至元七年(1280年)以前,则马致远当出生于蒙古宪宗九年(1260年)以前。
②马致远有与卢挚唱和的《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四首,则马致远与卢挚的出生时间当大致相近。而卢挚大致出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故马致远当出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