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名阿拉坦琪琪格,为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清世祖废后堂侄女。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立为皇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仁宪”,居于慈仁宫;康熙五十六年冬(1718年),去世,时年七十七岁,葬于孝东陵,累谥“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博尔济吉特·阿拉坦琪琪格
别名: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科尔沁部左翼扎萨克
出生日期:1641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718年1月7日
主要成就:祖孙三代和谐融洽,为清朝之典范
位分变化:妃→皇后→皇太后
父亲:科尔沁贝勒绰尔济
母亲:阿巴泰之女
人物经历
孝惠章皇后父亲绰尔济,在天聪七年(1633)九月,迎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女、饶余贝勒阿巴泰第七女,孝惠章皇后生母不详。
顺治九年(1652年),绰尔济被封为镇国公。
顺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五日,顺治帝降元后为静妃(静妃是孝惠章皇后的堂姑母,静妃之父吴克善是孝惠章皇后的伯祖父)。次年,孝惠章皇后和妹妹淑惠妃就被送进皇宫,同年被立为皇后。
从此,孝惠章皇后家族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甚至超越嫡长支、失势的吴克善系,与清廷关系亲密,频频联姻达17次之多,还曾经拥有三个爵位,分别是世袭多罗贝勒、世袭镇国公、停袭辅国公,这些都是孝惠章皇后带来的。
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二十四,礼部就建议立后,顺治帝令群臣会议具奏。
顺治十年(1654年)十月初六,群臣商议的结果是在满洲、蒙古扩大范围筛选,务必选出让皇帝满意的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初三,最终由皇帝敲定,聘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为妃,派遣镇国公巴布泰
人物评价
太皇太后孝庄去世,对于康熙皇帝与皇太后孝惠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熙帝众多家庭成员中,因太皇太后之辞世所承受的痛苦,莫过于他与嫡母孝惠俩人。孝惠昼夜守候在婆婆孝庄的梓宫前,不愿离去。康熙皇帝对大臣们讲到:“皇太后圣躬素弱,近者太皇太后病笃,朝夕奉侍,慈颜瘦减。又因太皇太后上宾,悲哀过基,昼夜不离梓宫,饮食不御,愈加羸弱。当今最尊者惟皇太后一人,朕见皇太后慈颜羸弱,力为劝慰,皇太后不允。尔诸王、大臣俱系骨肉至戚,应公同奏劝。又诸王妃、郡主等与哀时,皇太后恸哭几至仆地,谅众所共睹,而无有进前劝慰者,今已三日矣。若此时漠不关切,将来宁不靦颜耶?”这番话说明了康熙帝对嫡母的倍加关心。孝庄去世后,康熙帝数日滴水不进,大臣们反复奏请,乞求他“暂离丧次”,“少为休息”,但都无济于事。同在守灵的孝惠,也为皇儿的健康担忧,她知道,此时让皇儿离开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她再三劝他吃点东西。康熙帝理解嫡母的心意
家族成员
父:绰尔济,本为科尔沁镇国公,天聪七年归顺皇太极,顺治元年册封为贝勒,康熙九年十二月薨。
母:阿巴泰之女
丈夫:顺治帝
堂姑母:清世祖废后
同胞兄弟:鄂缉尔(袭封科尔沁贝勒)、纳穆齐、诺木德力格日鲁齐格、额尔德尼
同胞姊妹:简亲王济度嫡福晋、库禄克嫡福晋、佛克齐库嫡福晋、淑惠妃
异母兄弟:必力根达来(康熙二年,其长子喇什以军功封辅国公,康熙四年晋封固山贝子)、莫日根必力吐格、敖特根达来
养女兼外甥女:固伦端敏公主
史籍记载
《清世祖实录》:
顺治帝册立博尔济锦氏为皇后册文、诏书:
朕惟两仪作配、后德肇于坤承。百世延禧、王化基于内则。义偕资始。位正安贞。咨尔博尔济锦氏、乃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川岳钟祥。睢麟媲美。柔嘉成性、允符天伣之祯。淑慎为仪、式兆月恒之庆。兹仰承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助隆孝养。克叶雝和。茂衍昌炽于本支。共荐馨香于宗庙。钦哉。
○是日、颁诏天下。诏曰。帝王膺天显命、洪敷化理。必肇自宫壸、乃达家国、以讫于万方。即躬备令德。恒资内助、弼成雍穆。故慎简厥始。用介有终。所以承宗庙、敦孝养、崇化源、茂本支也。朕只缵鸿绪。笃敬彝伦。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深惟内治、期遴懿淑、以襄朕躬。必得贤媛、乃正中宫、俾仪天下。兹钦遵慈命。虔告天地宗庙。于顺治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册立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惟朕躬暨后、克迪厥德。邦其永孚于休。用绍徽我圣善、遹睦宫庭。乃锡祉于尔多方、丕协熙治布告天下。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