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紫东简介

2021-11-06 12:20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范紫东(1879—1954),名凝绩,字紫东,后以字行。清末乾州东乡西营寨(今乾县灵源乡西营寨)人。出身书香门第。5岁识字,7岁起读古诗及经史,9岁那年夏日的一天,忽然雨雹大如鸡蛋,他即戏成五绝一首:“夏日结冰凌,空中下鸡蛋。天公本难测,人说妖精遣。”当时人称“神童”。他在父亲的督导下,十八九岁时,才华、器识和品德都有了很大长进。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关中时疫流行,其父因病去世,家道骤然中落,他被迫辍学务农。维新变法思潮兴起后,由于他广泛涉猎国际政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快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影响。认为“八股不废,则中国不兴”。范紫东是一位著名的秦腔剧作家,作为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从 1912 年西安易 俗社成立开始,历经四十余年,撰写了《三滴血》、《颐和园》、《新华梦》等大、小型剧本 68 个。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范紫东

别名:范凝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乾县灵源乡西营寨村

出生日期:1878年1月25日

逝世日期:1954年3月31日

职业:秦腔剧作家

主要成就: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三滴血》、《苏武牧羊》、《玉镜台》、《软玉屏》、《翰墨缘》等

个人经历

2

范凝绩生于乾县灵源乡西营寨村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范紫东5岁识字,九岁读古诗,八九岁读经史,已能写出明通的诗文。9岁那年五月,冰雹大如鸡蛋,他戏成五绝一首;“夏日结冰凌,空中下鸡蛋。天公本难测,人说妖精遣。”语意清新,不失童真,逗人喜爱。15岁时,五言诗已能焕然成章,每习诗作文,不拘一格,标新立异,虽遭同学讥笑、父亲责斥,仍不屑措意时文。17岁时,学识大增,每有创作,时标新义,不蹈恒蹊,得到父亲的喜欢,认为大器。从此,父亲对他的功课不再严加督责、限制,他因得浏览家中藏书。当时风气闭塞,学生们除八股文外,对于经史杂集,多不常见,范紫东博览群书,文益宏肆,所作律赋及古近体诗,乡校传颂,一时有“才子”之称。

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陕西关中时疫流行,他全家染上时疫,父亲最重,卧床不起,竟于4月10日逝世。父逝之后,家道中衰,范紫东年19岁,便于贫困中辍学务农。他悉心农事,各种棘手农活,都能得心

生平创作

3

他于1902年考入陕西省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以优等第一名毕业。1910年后在西安府中学任教,并任健本学校校长兼教员,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选为陕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1912年,与李桐轩、孙仁玉等发起创办易俗社,先后任编辑主任、评议长等职。在40年的时间里,他共创作了题材广泛、思想进步、主题深刻、人物鲜明的大小68个剧本,《春闺考试》《金莲痛史》《软玉屏》《三滴血》《八字案》《战袍缘》《大学衍义》《翰墨缘》《女儿经》《玉镜台》《苏武牧羊》《三知己》《光复汉业》《鸳鸯阵》《盗虎符》《伉俪会师》《秦襄公》《晋文公》《李广射虎》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范紫东爱好广泛,饱学多才,他除了在戏曲创作上有突出的成就外,还在语言、金石、历史、地理等研究领域有不少建树,著有《关西方言钩沉》《乐学通论》《关西周秦石刻摹本》《地球运转之研究》《乾县县志》《永寿县志》等著述。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文史研究馆馆长。1954

艺术成就

4

一出好戏往往就能代表一个剧种,《三滴血》就是这么一出可以代表秦腔的好戏,是秦腔的王牌戏。这出好戏的创作者范紫东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秦腔剧作家,作为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从1912年西安易俗社成立开始,历经四十余年,撰写了《三滴血》《颐和园》《新华梦》等大、小型剧本68个。其中大多数以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大胆地反映生活,针砭时弊,在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时期,在秦腔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移风易俗”的社会效果。由于剧目内容新颖,也大大促进了舞台艺术的改革,发展了秦腔艺术,使得范紫东先生成为秦腔界最有声望、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虽然范紫东先生已过世五十余年,但如《三滴血》《翰墨缘》等剧目,仍传唱于三秦大地,《三滴血》更是被拍成了电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今范紫东先生已故去多年,我们只能从他两个儿子范文豹和范文驹的印象和回忆中去追寻范紫东先生生活和戏剧创

历史评价

5

范紫东先生为人赋性旷达,诙谐多趣,不慕名利,与世无争,一生过着平淡生活,处之若素。专心学习,手不释卷.嗜酒能诗,以诗酒自遣。工书善画,志趣广泛。专心写作,·不知倦怠。

范紫东先生在戏剧创作上的贡献已被载入中国戏剧史,被戏剧界誉为“当代的关汉卿”“东方的莎士比亚”。可以说范紫东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

秦腔《三滴血》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演出,贺敬之观后曾说:“我在延安时就看过范老的戏,延安的马健翎和西安的范紫东是秦腔的双雄。”曹禺观后说:“《三滴血》的《团圆》一折戏,可以与莎士比亚喜剧媲美。”

温馨回忆

6

“父亲每天早上都醒得很早,但起得很晚,他爱在床上抽上一会儿烟,考虑一下故事情节,构思一下戏作。有时能看到他的嘴在动,那是他在念戏词。父亲八九点钟起床,外出工作,一般下午四五点回来。吃完晚饭,他会和家人打上一会儿花花牌,之后回房写戏。我和父亲的床是在大厅支的,床边有一个大约十米长的书架,放的都是古书。父亲打腹稿的能力特别强,剧本一般都是一气呵成,很少改动。”说到父亲范紫东先生的日常起居,哥哥范文豹最有发言权。“我小时候很爱和父亲一起睡,因为父亲每天夜里都要写戏到一两点钟,我起夜的时候总是能看到灯亮着,这样子就不感到害怕了。”为了强调父亲打腹稿的能力,范文豹讲了父亲的一件小事。“一天早上,父亲带着就要排演的新戏稿,在路边吃早点的时候,钱和戏稿都被偷了。到了戏社,才发现戏稿被偷了。父亲立马根据记忆把戏稿重新写了出来。”范文豹说起这事的时候,满脸的自豪。范紫东作为同盟会员,参加了反袁世凯的斗争,并写

珍贵手稿

7

当我们问起兄弟俩有没有保存着范紫东的剧本手稿时,他们摇头叹息说没有。为什么那么多剧本没有留下一份呢?说到这个的时候,兄弟俩很失落,也很遗憾。“先父对手稿的保存整理非常重视,他曾经给我们讲过,‘我的作品在百年后或是二百年后一定会出名,你们一定要保存好’。长兄范文经从旁精心协助,父亲每一部剧作完稿,大哥总是很细心地将手稿整理装订在一起,同时用工笔小楷另抄一部或数部副本。”从范文豹的描述中,我们能想象到当年手稿保存之完好和精细。“父亲去世后,手稿一直由大哥保存。文革的时候抄‘四旧’,大哥被迫将父亲的手稿装了两架子车半送到了政协。政协只给开了个‘收到四旧两架子车半’。手稿先是被拉到天主教堂存放,在经历半个多月的日晒雨淋后又拉到西郊收购站,最后送到西安造纸厂,投入池中打成纸浆。先父和大哥两人精心保存数十年的手稿,就这样荡然无存!”谈到手稿的被毁,范文豹无比地痛心疾首。“我大哥是一个很刚强的人,保存了多

难忘教诲

8

范紫东先生是一个教师,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应该是像旧私塾里的教书先生那样严厉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可是,范文豹却笑着对我们说起了他小学五年级留级的往事。“当时我回到家里,怕父亲责备,就跑到厨房里哭着跟母亲和大嫂讲,结果被在院子里的父亲听到了,他大喊一声‘留级了好,留级了多学一年,我喜欢留级。’我在留级之后,成绩渐渐上去了,后来考上了重点中学。”范文豹的言语里,溢满了对父亲宽容的感激。范紫东先生一生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认认真真。对于自己的子女,也要求如此。他在盖新房时,在外做法官的大儿子范文经寄回了一笔钱款。他没有动用这笔钱,等到大儿子春节回家时,问清了这笔钱的来龙去脉,才放心地收下了这笔钱。他告诉大儿子:“你在法界供职,一定要洁身自好,清正廉明,堂堂正正做人。”解放后,很多国民党的贪污腐败的法官被镇压,范文经却在审查中没有被发现任何问题,这都归功于父亲平日的严格要求。

父亲作品

9

哥哥范文豹现年70岁,弟弟范文驹63岁,兄弟俩分别从咸阳机床厂和西安标准件厂退休。虽然不很擅长弹唱秦腔,但空闲时间都爱听听秦腔,特别是对父亲的作品,十分欣赏,百看不厌。谈起父亲写的戏,范文驹说他最喜欢《三滴血》,因为这部戏哲理性强,而且也是把正剧、悲剧和喜剧融为一体的佳作。“父亲还亲自做试验呢,看血在水里到底能不能融到一块。”范文豹在弟弟谈论《三滴血》时,告诉我们范紫东先生在创作时的这样一件有趣而认真的事情。因为有父亲的影响,范文驹业余时间爱好创作,他练习写了好几部《狼人虎剧》的剧本,其中一部已经被搬上了荧屏。范紫东先生的戏剧作品,记录了大量的重大历史事件,被有关评论家称为“戏史”。范紫东先生的另外一部名著《紫金冠》是根据他在北京流亡期间的见闻写成的。“我女儿看完《知音》回来,给我讲精彩故事情节,我就把他爷爷写的《紫金冠》拿出来给她看,内容情节基本上差不多。”范文豹的讲述中,带着对父亲作品的

范紫东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