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藜简介

2021-11-06 11:26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张藜,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1945年就读于大连一中,1948年进东北鲁艺戏剧系攻读文学,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毕业留校从事文学创作,195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美学进修生,东北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吉林省歌舞剧院(1957年调入)、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1970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作词,国家一级编导。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协会员,《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2016年5月9日中午12点52分,中国著名词作家张藜在北京复兴医院因多种疾病并发症去世,享年83岁。 2016年5月15日上午10点,著名词作家张藜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竹厅举行。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张藜

外文名:Zhang Li

别名:桦成林,钟子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大连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17 日

逝世日期:2016年5月9日

职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毕业院校: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

代表作品:《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苦乐年华》等

个人履历

2

张藜,辽宁大连人,1932年10月17日出生,汉族。笔名:桦成林、钟子玉。中共党员。

1945年就读于大连一中。

1948年进东北鲁艺戏剧系攻读文学。

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毕业留校从事文学创作。

195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美学进修生,东北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吉林省歌舞剧院(1957年调入)、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1970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作词,国家一级编导。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协会员,《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成就及荣誉

3

著有歌词《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命运不是辘轳》、《不白活一回》、《苦篱笆》、《我和我的祖国》、《鼓浪屿之波》、《女人不是月亮》、《半边楼》、《运河人家》、《情债》、《山不转水转》、《小英雄哪吒》等,作品集《歌诗之路》、《百灵鸟》、《相思潮》、《张藜歌诗三百首》、《张藜歌诗评论集》、《草原上有个美丽的传说》等。

《篱笆墙的影子》选入《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亚洲雄风》获亚运会歌曲大奖,《篱笆墙的影子》、《山不转水转》、《苦乐年华》等也曾获奖。

人物特写

4

1932年,张藜生于大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他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并遭到过日本鬼子的毒打。1948年11月,16岁的张藜考上了鲁迅艺术学院,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可是,这一路他走得很艰难。1957年秋天,他调到吉林歌剧院工作,正赶上整风运动,心直口快的张藜因为给院里提了些意见,因而在反右斗争中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一去就是9个月。回来后没多久,他又是在领导面前“多言多语”,头上又多了一顶“反革命”的帽子。1962年,张藜又被下放到农村改造,这一去就是十几年。1978年12月,已经平反的张藜决定向命运进行一次挑战,他要到北京闯一闯,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调到北京中央民族乐团之后,张藜日以继夜地从事歌词创作,几百首歌词放在案头上,可没有一首能唱得响。好心人曾劝他,写歌词不行,就写点诗吧,在报上发表,也好得点稿费养家糊口。可不信邪的张藜来了犟劲,庄稼不收年年种,这条路他是走定了

社会评价

5

张藜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像《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久别的人》、《山不转水转》等,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张藜被圈内人称为“大器晚成”,因为他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20世纪60年代,他早期的作品曾被一些前辈名家予以否定,但他不仅不气馁,反而更加倔强地艰辛攀登,刻苦学习创作,最终被广大听众喜欢,走向成功。他的词作构思独特,新颖而富有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张藜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